向内觉察
回归本源
(资料图)
庄子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一个内心有修养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哀乐,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境。
知道一件事情总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却能安于天命,这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极致。
生命中所遇到的事件
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很多人慢慢都领悟到了,有的事情,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有结果。
但很多人,不甘于没有结果,遗憾终生。
每个人所遇之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
接受与不接受,结果都不会因为我们的意愿而改变。
无法拥有的,意味着属于我们的还未到时机。
人生,面对无可奈何,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心才能安。
接受,是生命巨大的平静。
做人,无非就是求一个安心,既然未能如愿,惦记着也只会让自己辗转反侧。
何不接受,顺其自然,求一个心安,求一个身心自在。
就像庄子所言,不管遇到什么逆境,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境。
守住自己的心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遇事的态度,需要在事情发生以后,不断地收摄自己的心。
接受、放下、转变,是修养心境的开始。
心安,一切皆安。
人心中无黑暗
到处都是光明
《论语》中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人,最大的心安,就是内心坦然。
一个有着很高深修养的人,他的心就像青天白日一样,心里装的都是光明、
内心越光明,心里就会越安定。
真正心安的人,都会在日常行为中觉察自己的念头以及行为。
当内心有了评判,觉察到,并把这些评判放掉。
评判本身就是不光明的,不开阔的,真正的开阔是允许任何事物发生。
有评判,有分别,意味着内心还有阴影。
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地让阳光照进内心的阴暗面。
庄子说:“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表面上不如去迁就他们,内心则最好保持和顺。
很多人,在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的时候,往往内心都是评判的。
人有千百种,形形色色,亦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要保持中立。
不对任何事物有绝对的看法,因为绝对了,就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了。
就像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怯懦,就把他定义为懦弱的人,这就是偏见。
也许对方只是因为身心状态不佳或者往昔的精力造成的下意识的反应。
所以,很多和善,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而是对万事万物都有同理心。
理解并接受事物的原貌,没有对错好坏的评判。
当我们以中立的态度,和善的内心气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的内心就是光明而坦然的。
尊重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信仰,不同的生活习惯的人。
心在中立的位置,自然不会受到外面的情绪所影响。
心安,就是安定我们的心念,以善为出发点。
心安
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我们常常用:“既来之,则安之”,形容我们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心境。
其实这也是生命最佳的一种境界。
我们的生命,不管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需要以随顺的心态继续下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可能事事圆满。
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只是生命的旅行的某一个地点。
就像,你要参加一场考试,不得不住在你不习惯的地方。
这个时候,你无论如何都要住下来,不管满意与否,这只是一次短暂停留。
我们遇到不如意也只是生命的一次短暂停留,既来之则安之,以最心安的
状态走过这段旅程。
如果一个人不接纳,无非就是在抗拒和埋怨中渡过这一次的经历。
抗拒的感觉会让内心更加难受和挣扎,与其如此,还不如安于当下的境遇。
心境平和,总好过内心挣扎。
这样的旅程,一生要遇无数次,若能以安定之心面对,一生都是好状态。
心安,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标签:
向内觉察回归本源庄子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一个内...
我吃过100天素,刚开始没定目标吃多久,就想着吃素试试,到了大概貌100天时受凉发热总是不好,不得已又吃肉
冰岛:为欧洲西北、大西洋北部的岛国。近北极圈。面积103106平方公里。人口24万多。首都雷克雅未克
根据202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有关要求,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等程序,确定3
中视传媒(600088)05月1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