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聚焦 > 正文

天天观天下!要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广州教师连续三年带队到林芝“职教援藏”

  • 2022-07-31 10:02:36 来源:大洋网

过去3年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下称广师大)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朱敏先后3次带队到林芝的雪域高原中进行“职教援藏”。手里拿着的厚厚一个本子,记录了她3年间在西藏林芝每一次家访的见闻和思考,也记录着班上47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每次家访都要驱车至少200多公里,最远的一次家访她甚至走了700多公里。通过在高原大山深处、甚至是悬崖边上的一次次家访,朱敏找到了激发孩子成才的“钥匙”。“我真的希望我们藏医班的学生将来能通过学医,造福家乡的父老乡亲。”

朱敏利用课余时间给藏医班的学生补课。


【资料图】

大雪中的家访:

车子“贴”着悬崖晃 10个小时才到达

2019年8月,13名师生在朱敏带领下开启了支援林芝的进程。他们承担起林芝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文化艺术、汽修、学前等四个系部的八门不同课程、每周合计近110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3年前的进藏路,朱敏还历历在目:第一次来到高原地区的她感到天旋地转,双腿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无力,脑袋感觉像要裂开一样。“呼吸很费劲,稍微走快一点都会喘气。”

在援藏教师中,朱敏是唯一一个带队三次且坚持“跑完全场”的。3年来,朱敏先后带领广师大第三、第四、第七批支教队驻扎林芝职校,同时她也是2019届藏医班学生的语文老师。

林芝市海拔从2700米到4500米不等,职校的孩子很多都来自农牧民家庭,多数家住距学校200多公里的深山中,远的离学校有400多公里,有些村庄更是在悬崖边上,因此学生们都要住校。作为藏医班的语文教师,朱敏的担子很重,因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家访是支教老师的重要工作。“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大山中,说实话还真有些害怕。尤其是我们的车子有时就从悬崖边经过,山路只有不到两米宽,险象环生。”朱敏说。

2019年12月10日,学期结束时,2019级藏医班的学生旦巴达杰在小纸条上认真写下了家庭地址,朱敏刚到林芝的第一站家访就是去他家。

林芝市波密县古乡雪瓦卡村有39户人家,200多口人。2019年12月12日,大雪纷飞,汽车走在沟壑纵横的山路上,不时会有扬起的石子打在车窗上,那感觉就像坐“摇摇车”,就算是吃晕车药也不管用。突然车子一个踉跄,险些擦上旁边的岩石,而不到半米外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和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原本有些晕车的朱敏也在那一刻瞬间清醒。“不行,路太滑了,必须装上防滑链。”司机边说边拿出铁链装在车轮下。“朱老师,你们可真拼啊。”随行的一位师傅说。

10个小时的山路奔波后,朱敏终于到达旦巴达杰家。旦巴达杰的父母刚好上山伐木去了,因为每年从12月到次年4月可能一直是大雪封山,所以要储存越冬燃料。

朱敏冒着大雪去学生家里家访,山路险峻无比。

朱敏和旦巴达杰以及他的姑姑拉起家常。旦巴达杰有一个在波密上初中的弟弟,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妹妹。靠着国家政策和援藏工作队的帮助,旦巴达杰家以农牧为主,同时经营着两台林芝到波密的专线运营车,一家五口的生活红红火火。

在班上,旦巴达杰比其他同学大两岁,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朱敏询问后才知他因为生病做手术,小学、初中阶段休学过两年,基础差,上课有时听不懂又不敢向老师提问。“以后上课没听懂的下课后一定要马上问老师,老师帮你补。”朱敏告诉他。“好嘞,老师。”这个木讷的孩子笑了。

随后在山里,朱敏遇到开着拖拉机来回运送木柴的旦巴达杰父母。旦巴达杰的妈妈抓住朱敏的手,哭着对她说:“老师,求你帮忙督促一下旦巴,他的学习我们实在帮不上忙。我们家还没出过大学生。”

自从那次家访后,朱敏对旦巴达杰尤其关注,还请了另外两位支教学员专门为他补课。一个学期过去,旦巴达杰的成绩升到了班里的中游。

朱敏去学生旦巴达杰家家访,和旦巴达杰谈心。

靠学生手绘地图家访:

助学生与家长沟通 为困难学生筹钱

2020年7月25日起,林芝职校开始了为期三周的暑假,朱敏和广师大第四批支教队决定选择留守林芝,开展暑期家访。

2020年7月28日,出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沿雅鲁藏布江西行240公里左右,约五小时车程抵达朗县县城,而从县城到下面村里还要走400多公里山路。这也是朱敏历次家访中行程最远的一次,她一连走访了两个学生家,总路程超过700公里。

除了山路崎岖难行,家访时找地址也让朱敏头疼,因为学生们提供的乡村名字导航常常搜不到。“我经常迷路。有时南辕北辙奔出十几公里后又不得不原路折返。” 学生们心疼朱敏,各自用笔画了一幅自己村里的地图给朱敏,尽管他们画的地图很粗糙,但却能帮朱敏初步判断路的方向。“尤其在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这些手绘图就发挥作用了。”

那次家访的第一站是朗县日布村精准扶贫户扎西旦巴的家,扎西旦巴的眼里总有些忧伤,朱敏很担心他会辍学。朱敏到访时,扎西旦巴一家都在田间收小麦,他们身上粘着泥土和麦秆子。扎西旦巴的爸爸罗布次仁告诉朱敏,他在前些年遭遇了车祸,行动不便,两个儿子在上学,刚上中专的扎西丹巴是一家人的希望。

朱敏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扎西旦巴学业的担心。他回应道:“老师,我想回家是为了帮爸爸妈妈快点收好麦子。”说着,他露出了笑容。这是朱敏这个学期以来头一回看到他脸上有笑容。朱敏那时才放下心来:这个孩子应该不会辍学。

随后的两年间,朱敏格外关注扎西旦巴。这个内向的男孩从职校毕业后考上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文化管理专业。他告诉朱敏,将来还要继续读大学。

在朱敏看来,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还需要跟家长充分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爱,健康地成长,这就是家访的意义。通过家访,朱敏明显感觉到学生与她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如果遇到学生家境困难,朱敏会想办法筹些钱给学生。她还为学生们建立了家庭微信群,方便学生和家长沟通,不定时让学生和家长视频聊天,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状况,也缓解学生对父母的思念。

家访的路虽然艰险,但却收获满满。很多孩子在3年间和朱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后来都喊她“妈妈”。“有孩子叫我妈妈还是感觉挺亲切的,我就像是班上47个孩子的妈妈。”让她欣慰的是,这47个孩子大部分都有望考上大专。

认下两个“女儿”:

资助她们学习生活 约定将来考大学造福家乡

而让朱敏最割舍不下的,还有两位特殊的藏族“女儿”。

一位是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吉定村的拉姆。初二时,拉姆的父亲心梗去世,读完初三后她便辍学了,是村干部和朱敏把她带回了校园,职校秋季开学后第二个月,拉姆插班进了19藏医班。三年间,朱敏不止一次去拉姆家家访,她至今还记得2020年第一次去她家家访的情形:孩子手上到处是创口,头发上沾满了草屑,朱敏心疼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以后有什么困难都跟老师说。”朱敏抱着拉姆说。而拉姆动情地叫了朱敏一声“妈妈”。

3年间,朱敏每个月给拉姆资助200元,让她买些需要的东西。“我没想到,拉姆还是种地、劈柴、放牛、挤牛奶的一把好手”,朱敏告诉记者。

父亲因病早逝,这让拉姆萌发了学医救治更多父老乡亲的想法。“我要学医,将来回到家乡帮助乡亲们治病。”

朱敏帮拉姆规划她的人生方向:先考大专,然后升读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

“比如考上西藏大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朱敏告诉拉姆。“好的,老师,那我就把西藏大学作为目标吧。”于是,朱敏和拉姆有了这个约定。

朱敏(左二)去学生拉姆家家访,与她的家人合影。

朱敏的另一个藏族“女儿”是朗县扎西林村的央宗。

央宗的爸爸已病故4年,她和妈妈、妹妹相依为命。央宗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成绩排在前列。2020年7月朱敏去她家家访时,央宗正冒雨帮着妈妈在村里的林地里收割牧草。当时16岁的她已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除了干农活,有时还去镇上的餐馆打工。央宗也是朱敏的结对帮扶对象之一,每个月朱敏也会资助她200元。而平日里,央宗也习惯称呼朱敏为“妈妈”。

朱敏告诉记者,今年中职考试央宗考得不错,她正等待属于自己的大专院校,而朱敏也鼓励她将来继续读大学。

朱敏还积极联系当地援藏干部,帮助央宗家售卖虫草、松茸等特产;川藏铁路工程在林芝境内有很多工程,雇佣的劳动力大多都是当地居民,央宗的妈妈也在其中,有了一份收入。

朱敏表示,她和这两个“女儿”的约定还在继续。如果这两个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她也会继续资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访遍全班47个学生

“要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

朱敏每次翻山越岭到达一个学生家家访后,家长总要请她留下吃饭,但她每次都会拒绝,因为她身上总是带着馒头或面包。

“我每一次到学生家时,很多家长都很惊讶,没想到老师竟然跑了几百公里山路。”朱敏有一个大笔记本,每次家访的情况都会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分析和感言。3年下来,已经记录了厚厚的一大本。

朱敏在家访中发现,当地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还不够重视,“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只要能掌握汉语基础就行了,对学业不抱太高期望。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他们更容易被忽视。”

3年来,就是在这样崎岖的大山中,朱敏把班上47个学生都家访了一遍,有的更是家访了多次。

为什么选择到西藏支教?朱敏常被问起这个问题,每当这时她都会笑着说:“在广州,可能并不缺我这样一个大学老师。但在林芝,我是47个孩子的‘妈’。”在林芝,朱敏深切体会到自己被孩子们所需要,她成了孩子们青春的一部分。

“到林芝支教3年,白头发多了,心室肥大了,但心胸开阔了。”朱敏打趣说。在她看来,教育援藏是改变孩子一生命运的大事,而通过家访,和孩子全家深入聊天、谈心,有利于找到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钥匙”,也有望为当地多培养一些大学生。“往小了说,有了支教老师的付出,每年至少也可以避免很多学生中途辍学。”

朱敏表示,读书是很多藏族孩子的希望,自己和同事们重任在肩。“我们是孩子们的‘引路人’,要为他们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朱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她的青春不仅绽放在了雪域高原上,更绽放在这群孩子们的心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张丹

标签:

推荐阅读

天天观天下!要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广州教师连续三年带队到林芝“职教援藏”

过去3年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朱敏先后3次带队到林芝的雪域高原中进行“职教援藏”。

天天信息:30日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7月30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深圳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深圳2例)。

视焦点讯!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关注医学科技交叉领域

7月28日至8月6日,“2022年广东省医学科技周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战略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大会瞄准...

每日聚焦:投档线最高546分!广东省提前批专科投档情况公布

广东本科批次录取工作已经结束,7月30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广东省2022年提前批专科投档情况。记者梳...

焦点速看:珠海:男子借车上路没悬挂号牌被扣9分

近日,珠海一男子为了接父母,向朋友借了一辆奔驰小车。行驶到双湖路时,被金湾交警拦停检查。原来,奔...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公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助学扶困